在互联网发展的前二十年中,我国的互联网行业处于由BAT把控主要命脉的消费互联网时代。然而随着虚拟化进程逐渐从个人转向企业,以价值经济为主要盈利模式的产业互联网将逐渐兴起。产业互联网的到来意味着各行业如制造、医疗、农业、交通、运输、教育的互联网化。同时,由于传统的消费互联网巨头在行业经验、渠道、网络和产品认知等方面的壁垒,产业互联网将呈现一片蓝海。互联网产业研究将在本文深入探讨产业互联网的核心要素,及其将会影响的三大领域,同时指出未来产业融合发展的三大路径。
一、“产业互联网”区别于“消费互联网”的特征
产业互联网有别于消费互联网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用户主体不同,消费互联网主要针对个人用户提升消费过程的体验,而产业互联网主要以生产者为主要用户,通过在生产、交易、融资和流通等各个环节的网络渗透从而达到提升效率节约能源等作用;另一方面是发展动因不同,消费互联网得以迅速发展主要是由于人们的生活体验在阅读、出行、娱乐等诸多方面得到了有效改善,使其变得更加方便快捷,而产业互联网将通过生产、资源配置和交易效率的提升得到推进。
产业互联网的商业模式有别于消费互联网的“眼球经济”,而是以“价值经济”为主,即通过传统企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寻求全新的管理与服务模式,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创造出不仅限于流量的更高价值的产业形态。
二、终端、云计算和宽带网络是产业互联网兴起基础
随着移动终端多样化的发展,智能终端如可穿戴设备的兴起,以及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处理能力,互联网逐渐从改变消费者的个体行为习惯,到改变企业的运作管理方式与服务模式,互联网时代开始“从小C时代”逐步过渡到“大B时代”。
在这场变革中,有三项关键技术加速了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首先渗透与普及率较高的智能终端,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的迅速兴起,使人们每日虚拟化的时间进一步拉长,而如谷歌眼镜、智能手环的发展,更是使智能设备贯穿每日的24小时,这就意味着来自个人的大量信息将全天候不间断的向信息中心传递数据。
拥有大量数据后,高效运作的云计算能力将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处理,通过关联性分析得出相匹配的数据,从而发挥其大数据的重要作用;而不断升级的宽带网络将在大数据的信息传递中扮演重要角色,在企业方面,将助力产业互联网时代的生产资料“大数据”的快速传输,在消费者方面,将提升服务体验,增加服务形式。新的计算及计算技术与应用将以更低成本的传感器、数据存储和更快的数据分析能力,推动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大举到来。